2009年2月1日 星期日

資產定價

From: 蘇政謙
Sent: Tuesday, December 25, 2007 2:18 PM

跟大家分享一下財務會計有關於資產定價的發展史,

誠如大汗提到巴菲特對於現行會計制度雖不滿,
但也沒有更好的方式取代。
現在會計學從1929年經濟大恐慌發展至今
也有八九十年的歷史了,
對於大汗所提到的一些問題,
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:

存貨價值:

GAAP對於存貨定價採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
已經有三十年以上的歷史了,
這個方法顧名思意,在資產負債表日時,
存貨成本如果是10塊,最近一次出貨價格只有8塊,
那在財報上的價格就是8塊,
這是所有會計課本都會寫的東西,
我今天來講一下auditor如何執行這項工作。

現在上市櫃公司基本上不可能不用電腦處理帳務了,

假設客戶的資料庫完整,auditor會取得完整資料,
視存貨性質不同,將最近1~3個月的出貨價格
與原始成本作比較,
撈出經過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後的存貨價格。
為了避免客戶對呆滯存貨作手腳,
auditor會加入幾項檢核條件,比方:
1.輸入所有關係人的交易代號,
避免客戶把呆滯存貨塞給關係人
2.把最後一個月累計銷售量與庫存量
不成比例的品號挑出,
避免客戶帳上明明有成本上億的呆滯存貨,
只靠 一兩 筆幾十萬的交易就逃過列入呆滯存貨的命運。
3.對於價格波動大的產品作逐筆查核,
比方DRAM,手機之類跌價很快的產品。

另外再配合每半年auditor的實地抽樣盤點工作,

以確保存貨及機器設備的實際出貨及使用狀況。

土地:

目前GAAP對於土地主要採成本法,
另外因為台灣有公告地價這種天才的做法,
所以跟美國相比,
台灣又多了土地重估增值這種有趣的現象。
美國在70年代曾經試行將土地以市價評估,
將很多家上市公司報表上的土地,
依照兩位以上估價師的報告重新評定市價,
並將土地市價列入資產負債表中,
再給華爾街分析師參考使用,
而分析師的的評價並不正面,認為多此一舉,
因為對於土地應有的價值除了每個人心中
各有一把尺外
(有買屋經驗的人就知道,買方、賣方、
房仲業者心中的合理價格永遠都不一樣...),
當分析師看到估價師的鑑價與自己不同時,
也多半不相信估價師的專業性
而降低這項措施的正面意義,
也因此目前對於土地,GAAP還是傾向於以成本入帳,
只希望公司把重要土地的明細與取得日期
及價格在財報中揭露,
讓閱讀者能自己作調整。

商譽:

依照從民國94年開始適用的35號公報
「資產減損的會計處理」,
適用範圍包含以下三類:
1.固定資產,可辨認無形資產 2.商譽 3.長期投資
其中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商譽及長期投資了,

主要的估計方式基本上是未來現金流入折現法,
有學過財務管理的就應該知道未來現金流入
是非常主觀的判斷,
但是像大汗提到的明碁與西門子的case,
基本上auditor也不敢估的與民眾預期差距太遠,
不然就吃像太難看了。
我反而覺得對於長期投資的資產減損
是比較重要的一個規定,
台灣很多製造業喜歡設立很多paper company,
母公司持有51%以上,其他人頭股東持有49%以下,
把母公司的虧損100塊錢丟到paper co.,
其後合併報表只需要認列51塊回來,
而paper co.的淨值也就逐年下滑。
現在有了35號公報的武器,
auditor可以根據往年經驗,
一次把paper co.的淨值調降,
母公司如果還要繼續把虧損往paper co.倒
就要背負大幅的資產減損損失,
因此作這樣的行為時就會收斂一點了。

以上的內容寫得好像教科書,

希望大家不要覺得太枯燥,
最後再補充一點就是會計師公費的問題。

目前會計師聘任及公費水準

是由查核公司的董事會決定,
神經大條的公司經營者也不介意
更換會計師需要公告及通知主管機關,
所謂拿人的手軟,
很多會計師的審計失敗案件往往都是
簽證會計師屈服於公費壓力,
而非查不到公司作假帳。
美國為解決會計師因為公費而無法完全獨立的問題,
對於上市公司作了很多規定,
比方獨立董事人數要大於董事會的50%,
會計師的任用及公費水準由100%獨立董事
所組成的審計委員會決定,
試圖讓會計師的壓力降低,
但像安隆的case,獨立董事一年拿數百萬美金的薪水,
拿到手都軟了,腰桿哪裡挺得起來,
獨立董事的機制失敗,
當然跟安隆所有相關人士也就一起向下沉淪了.....
但如果限制獨立董事的薪酬,
又要獨立董事扛起公司治理的重責大任,
似乎也不公道,
所以才會有人說「獨立董事並不是萬靈丹」....。
台灣獨立董事制度沒有美國完善,
所以有學者提出乾脆把會計師的任用及公費決定
交給交易所跟櫃買中心好了.....
這樣的做法好比台灣的全民健保,
由健保局來決定何謂合理價格,
但我不相信所以大牌醫生跟菜鳥醫生的手術水準
跟醫學素養是差不多的,
齊頭式的定價帶來的往往就是齊頭式的水準,
此外健保局不能強迫患者找哪位醫生,
但如果交易所可以決定哪家上市公司
要給哪家會計事務所查核,
絕對的權利帶來絕對的腐化,
這樣的做法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,
還可能造成新的問題!!!

以上講了很多,其實繞來繞去講的都是人性的問題,

世界上大多數的不完美都是來是於人性
(不是「科技來自於人性」喔!!!),
也就是因為人性的不完美,
所以投資大眾並不能像經濟學的假設:
每個人都理性思考,
也因此我們才需要學習巴老的投資方式,
用紀律來對抗人類的不理性,
我這樣的ending好像在寫大學聯考,
小弟的一些淺見,給大家參考看看~~~


From: 曾偉倫
Sent: Tuesday, December 25, 2007 2:38 PM

會計以保守為原則,所以沒辦法反映公司實際的價值。

因此對商譽這種無形資產而言,
有實際市場成交的價格,才會列入資產負債表中,
因為那至少代表一個公開客觀的評價標準。
像品牌、顧客關係、與供應商間關係、管理者的誠信,
這些都是價值,
大家都知道,不過太主觀了,
會計不知道要如何列在財務報表上,所以選擇不去評估。
所以像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,
因為是由企業內部產生的,所以會計上不列入,
這沒辦法,投資人只能主觀地去認定。
藥廠的專利權,除非他是向外面買來的,
否則也只將申請專利的相關成本費用
列無形資產(專利權)。
明碁購併西門子,多付的溢價列為商譽,
因為這是實際成交的價格,
是購併那天一開始就會列入的,跟日後成敗無關,
會計沒辦法評估企業策略未來的成敗而預先入帳。
再者,會計上的商譽只會減少,不會增加。
像明碁的案例,會計在之後就會減損掉
明碁併購西門子的商譽,
減損的商譽不能再回復,就是為了避免公司操作盈餘。
若假設這個case後來是成功的,商譽也不會增加,
像巴菲特買下的所有企業一樣。
這些都是以保守為原則才這樣做的。

存貨和應收帳款都是年底去評估他們的價值。

例子中的主機板存貨可能積個半年或一年
就會被會計師要求全部打銷了。
管理階層不願意打銷?
如果影響重大的話,
基本上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通常不敢簽的。
不過這當然得看會計師的態度了,
每個行業總是會有害群之馬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